投稿指南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素质教育就是适度教育

来源:中国教育学刊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07-31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教育一直是热门话题,改革也是,那么教育改革即是热中之热了。最近在教育界有所实验中学的一位女老师的辞职信引发社会热议:“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我认为这很好,传播

教育一直是热门话题,改革也是,那么教育改革即是热中之热了。最近在教育界有所实验中学的一位女老师的辞职信引发社会热议:“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我认为这很好,传播了正能量,这位女老师让世界看到中国人也还有这等人悠然存在:不在乎世俗的成功与幸福,只在乎内心的体会和价值,没有物质、没有名利、没有枷锁、没有羁绊。现在的中国人缺少的就是这种情怀,教育缺少的就是这样一种追逐内心安静的理想。

2015年4月在“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整体改革专业委员会学术专题研讨会”上我曾经以“素质教育战略主体再认识再实践的基层探索”为主题做了致辞,我认为所谓的素质教育其实质就是适度的教育。今天中国的基础教育,是“过度化”了的教育,是压力过大的教育,是过于追逐外在而忽略内心成长的教育。

第一,教育的社会功能过度。基础教育最实质的社会功能是让一个生物人转化成长为社会人,通过教育让一个“白板人”可以在人类社会实践中正常生存、交流、组建家庭、体验平凡的生活,而非必须达到所谓的成功、发达,非一味地追求物质财富和世俗幸福。人们坚信教育万能,太过寄希望于教育,希冀通过教育改变命运,导致整个社会不管是学校、家庭还是学生个人,都深深迷恋这一点,不自觉地扩大教育的社会功能,与教育的实质背道而驰,越走越远。

第二,教育内容过度。众所周知,对于现在的基础教育而言,为了实现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很多学校矫枉过正,学生们要完成的课程越来越多:“国际课程”“乡土课程”和“校本课程”等包罗万象,学生们的书包越来越重,除了应该开设的语、数、外、理、化、生、音、体、美等基本学科以外,各种关乎素质教育的环保教育、心理教育、创新教育、安全教育、法制教育、青春期教育等一点点在渗透到基础教育的课程中。值得质疑的是,学生们真的能吸收那么多学习内容吗?这些内容对学生们真正有用吗?能够使他们更好地体验现实存在吗?在我看来,这些过度化了的教育内容反而加重学生的负担,泯灭学生的求知兴趣。

第三,教育责任过度。首先是校长责任过度。全社会关心学校,校长却“办”了全社会,只要是学龄段的学生,不管是在校内还是校外发生事故,学校尤其是校长都难脱干系。在校园内,购物、吃饭、安保、医疗等所有一切都归学校负责,校长负责所有的事,唯独没有精力治理好教学。其次是政府对教育责任过度。教育是民生,民生就该政府承担,但地方官员大多把重视教育简单或功利地理解为办豪校、建豪房,却很少关心教育本身,不关注教师、学生的生存状态,也不关注学校对教育教学的投入,这种维度的责任过度往往适得其反。

第四,学制过长。中国的基础教育发展到今天已为12年学制,我认为学制过长,会给学生成长和社会发展带来很大负担。基础教育学制过长使学生的成长顺序被迫颠倒,学生处于该体验恋爱的年纪,为了升学不得不以学习为重;却又在该发奋学习的时候,因社会风气沉溺于爱恋,耽误核心知识的获得,亦无利于社会的发展。拧巴着的人生,怎么会过好?毛泽东主席早就讲过:“学制要缩短,教育要革命”,在今天依然适用,基础教育,十年足矣。教育改革要重视顶层设计,要仰望星空,要从指导思想和教育理论构建的基石抓起,要首先明确素质教育到底是什么样的教育。毛主席曾经称赞陶行知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很好地回答了素质教育如何落地、如何实施的问题。我们要树立“泛教育”理念,家居是教育工具,社区是教育载体,景观是教育因素,城市、乡村是教育场所;家长是教育者,人人都是教育者;每一所学校、每一个课堂、每一个家庭都渗透着教育因子。教育改革呼唤平民改革家,素质教育呼唤来自底层的创新和实践!

素质教育不要再有过度的功能规训与内容束缚,也无需再有过度的问责管理和学制强制。适度,即是素质教育,即是最好的教育。

(作者系国家督学、贵州省教育厅副厅长。选自《中国教育学刊》2015-6)

教育一直是热门话题,改革也是,那么教育改革即是热中之热了。最近在教育界有所实验中学的一位女老师的辞职信引发社会热议:“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我认为这很好,传播了正能量,这位女老师让世界看到中国人也还有这等人悠然存在:不在乎世俗的成功与幸福,只在乎内心的体会和价值,没有物质、没有名利、没有枷锁、没有羁绊。现在的中国人缺少的就是这种情怀,教育缺少的就是这样一种追逐内心安静的理想。2015年4月在“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整体改革专业委员会学术专题研讨会”上我曾经以“素质教育战略主体再认识再实践的基层探索”为主题做了致辞,我认为所谓的素质教育其实质就是适度的教育。今天中国的基础教育,是“过度化”了的教育,是压力过大的教育,是过于追逐外在而忽略内心成长的教育。第一,教育的社会功能过度。基础教育最实质的社会功能是让一个生物人转化成长为社会人,通过教育让一个“白板人”可以在人类社会实践中正常生存、交流、组建家庭、体验平凡的生活,而非必须达到所谓的成功、发达,非一味地追求物质财富和世俗幸福。人们坚信教育万能,太过寄希望于教育,希冀通过教育改变命运,导致整个社会不管是学校、家庭还是学生个人,都深深迷恋这一点,不自觉地扩大教育的社会功能,与教育的实质背道而驰,越走越远。第二,教育内容过度。众所周知,对于现在的基础教育而言,为了实现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很多学校矫枉过正,学生们要完成的课程越来越多:“国际课程”“乡土课程”和“校本课程”等包罗万象,学生们的书包越来越重,除了应该开设的语、数、外、理、化、生、音、体、美等基本学科以外,各种关乎素质教育的环保教育、心理教育、创新教育、安全教育、法制教育、青春期教育等一点点在渗透到基础教育的课程中。值得质疑的是,学生们真的能吸收那么多学习内容吗?这些内容对学生们真正有用吗?能够使他们更好地体验现实存在吗?在我看来,这些过度化了的教育内容反而加重学生的负担,泯灭学生的求知兴趣。第三,教育责任过度。首先是校长责任过度。全社会关心学校,校长却“办”了全社会,只要是学龄段的学生,不管是在校内还是校外发生事故,学校尤其是校长都难脱干系。在校园内,购物、吃饭、安保、医疗等所有一切都归学校负责,校长负责所有的事,唯独没有精力治理好教学。其次是政府对教育责任过度。教育是民生,民生就该政府承担,但地方官员大多把重视教育简单或功利地理解为办豪校、建豪房,却很少关心教育本身,不关注教师、学生的生存状态,也不关注学校对教育教学的投入,这种维度的责任过度往往适得其反。第四,学制过长。中国的基础教育发展到今天已为12年学制,我认为学制过长,会给学生成长和社会发展带来很大负担。基础教育学制过长使学生的成长顺序被迫颠倒,学生处于该体验恋爱的年纪,为了升学不得不以学习为重;却又在该发奋学习的时候,因社会风气沉溺于爱恋,耽误核心知识的获得,亦无利于社会的发展。拧巴着的人生,怎么会过好?毛泽东主席早就讲过:“学制要缩短,教育要革命”,在今天依然适用,基础教育,十年足矣。教育改革要重视顶层设计,要仰望星空,要从指导思想和教育理论构建的基石抓起,要首先明确素质教育到底是什么样的教育。毛主席曾经称赞陶行知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很好地回答了素质教育如何落地、如何实施的问题。我们要树立“泛教育”理念,家居是教育工具,社区是教育载体,景观是教育因素,城市、乡村是教育场所;家长是教育者,人人都是教育者;每一所学校、每一个课堂、每一个家庭都渗透着教育因子。教育改革呼唤平民改革家,素质教育呼唤来自底层的创新和实践!素质教育不要再有过度的功能规训与内容束缚,也无需再有过度的问责管理和学制强制。适度,即是素质教育,即是最好的教育。


文章来源:《中国教育学刊》 网址: http://www.zgjyxkzz.cn/qikandaodu/2020/0731/377.html



上一篇:童立梅:来自远山的班主任“妈妈”
下一篇:《论可能生活(第2版)》

中国教育学刊投稿 | 中国教育学刊编辑部| 中国教育学刊版面费 | 中国教育学刊论文发表 | 中国教育学刊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中国教育学刊》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