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国教育学刊》栏目设[06/29]
- · 《中国教育学刊》数据库[06/29]
- · 《中国教育学刊》收稿方[06/29]
- · 《中国教育学刊》投稿方[06/29]
- · 《中国教育学刊》征稿要[06/29]
- · 《中国教育学刊》刊物宗[06/29]
高分高能VS高分未必高能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在应试教育下,很多学生埋头读书,刻苦努力,成绩优异,认为分数高就是能力强,上名校就是学习生涯最重要的事。可中国教育的“唯分数论”历来都被人所诟病,书本知识与现实世
在应试教育下,很多学生埋头读书,刻苦努力,成绩优异,认为分数高就是能力强,上名校就是学习生涯最重要的事。可中国教育的“唯分数论”历来都被人所诟病,书本知识与现实世界的脱节,综合能力的缺乏都让刚踏入社会的学生无所遁形。学习内容与社会实际状况的矛盾日益激烈,高分与高能的关系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提出来的,所以高分到底是不是高能的体现呢?
正方观点
高分=高能
高分是指学生在学习阶段取得的好成绩,这个概念是十分广泛的,人的一生都是在不断地学习中度过,分数将会伴随其一生。所以分数不仅仅是在学校取得的一个数值,更是在今后的社会生活中来自各个方面的评价。而高能即在某些方面高于其他人的技能。这两者有异曲同工之妙,高分等于高能,是高能的具体体现,是衡量其相关能力的重要依据。具体理由如下:
1.狭义上的高分是指考试中获得的优异成绩。很多人所认为的考试主要是考察书本上的知识点。具体地说,就是把一学期的课程内容拿出来让学生作答,只要认真准备就能拿高分。但实际考试所要考察的是:记忆力、注意力、语义分析、联想能力、图形和空间认知、逻辑推理等等,以上构成了能力的核心要素。所以考取高分在很大程度上能够代表其较强的学习能力。
2.只有正确的,具有生命力的事物才能在历经沧桑后保存下来,从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到现在的高考制度,一直都沿袭着以分数来选拔人才的惯例,分数作为一种对能力的衡量工具流传至今,必然有它的合理性。时间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千百年的时间已经证明,分数是能力的体现。
3.在社会上确实有“高分低能”的现象发生,但现在的一些学生没有意识到“高分低能”只是社会上的个别现象,而是往往将“高分低能”当做逃避学习的借口。其实看待事物应该看到它的普遍性,要想获得更好的教育,需要高分来体现能力。例如修建京张铁路的工程师詹天佑,正是以高分通过了清政府的选拔,进而成为了我国近代史上第一批公派留学生,为他的事业奠定了基础。
反方观点
高分≠高能
中国教育的“唯分数论”历来都被人所诟病,高分不等于高能,书本知识与现实世界的严重脱节,综合能力的缺乏都让刚踏入社会的学生无所遁形,学习内容与社会实际状况的矛盾日益激烈。分数只是应试教育下试卷成绩的一种体现,而我们现在课本所学的大多数是理论性知识,确切地说它是一种机械的技能。而能力分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高能是一种特殊能力,是指对社会作出巨大贡献、推动社会进步的能力。二者在根本上存在差异,原因如下:
1.从能力的本质来看,学生的能力评价,包括知识积累能力、创新能力、组织能力、道德品质、身心素质等。其中道德品质良好是高能的前提条件,没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即使有再高的分数,也无法为社会所用,而创新能力、组织能力、心理素质等都不是单纯具体的分数可以衡量的。
2.从社会历史来看,中国古代有成千名状元,但为国家做出过突出贡献,推动社会发展的却寥寥无几。相反,很多杰出的人没有取得高分,但却拥有高能。雷锋同志并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但他无私奉献,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却是一座不朽的丰碑,被人们代代相传。毛泽东同志早年毕业于一所普通的师范学校,但后来成为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军事家,对中国社会的进步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3.从社会现状来看,中国人口数量庞大,在特定的社会背景下,只能凭借分数高低这种简单片面的方法选拔人才。应试教育制度的不合理之处导致学生思维的单一性,只注重书本知识,不注重联系实际与解决创新。多少学生乃至大学生无自立能力,无实际工作能力,无社会交往能力,高分不仅不等于高能,有时甚至还会导致低能的产生。在一定程度上,高分甚至抑制了高能的发展。而我国目前正在推广素质教育,积极探索实践教育,这正说明,应试教育下的分数与能力相背离。
分数体现了一名学生在某一阶段的学习状态,对于学生学习能力的衡量有一定程度上的参考价值,但绝不能为了追求高分而忽略知识的综合运用,学习不是为了高分,高分只是个人学习的附属品,最多代表理论知识比较好;真正的能力需要在生活中不断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当然,这其中离不开理论的指导。只有将理论知识熟练掌握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知识才能发挥它最大的力量。
文章来源:《中国教育学刊》 网址: http://www.zgjyxkzz.cn/qikandaodu/2020/0807/381.html
上一篇:《论可能生活(第2版)》
下一篇:书法作品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