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国教育学刊》栏目设[06/29]
- · 《中国教育学刊》数据库[06/29]
- · 《中国教育学刊》收稿方[06/29]
- · 《中国教育学刊》投稿方[06/29]
- · 《中国教育学刊》征稿要[06/29]
- · 《中国教育学刊》刊物宗[06/29]
关于幼儿教育中信息化应用的思考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中国教育进入新时代的特征之一,是现代信息化技术为变革学校教育提供了条件与可能。但是这个能够触动变革的条件与可能是什么?也就是说,在什么样的条件下会根本或颠覆性改变
中国教育进入新时代的特征之一,是现代信息化技术为变革学校教育提供了条件与可能。但是这个能够触动变革的条件与可能是什么?也就是说,在什么样的条件下会根本或颠覆性改变国家关于学校教育的形态,这是目前不可能明确回答的问题。原因有两条:现代信息化技术在不断发展变化,它对学校教育的影响是逐步积累变化的。特别是四百年前出现的学校形态依旧在那儿,所提出的基本学校制度也依旧在那儿1。除了适应国家工业化需求外,还有一个规模效益指标,站在国家宏观层面,无论对幼儿机构还是大学,都存在规模效益的衡量与选择问题2。所以,现代信息化技术对学校教育的影响是一个逐步介入、渗透改变的过程,学校教育也是在不断选择接受、逐步变革自身的过程。因此,任何夸大或低估这个影响的行为都是无意义的,因为,该发生的必然发生,不能改变的终究会被淘汰。
在较长的理论与实践探讨中,现代信息化技术在宏观与微观视角上对学校教育的可能影响在以下几方面是有共识的:
一是国家对现代信息化基础设施的迭代投入水平对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的影响。国家有计划地实施现代信息化技术基础设施,对身处不利环境的学校与家庭的学习者具有一定帮助,即在实现教育全链条相对公平目标上具有支持作用。特别是国家从“硬”条件上,对师资培训交流与资源支持系统提供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在部分教育管理系统与评价系统采用数据收集与分析支持管理系统等,但这些信息化技术迭代速度、应用方式与干预投资的规模效益仍然是信息化建设程度与进度的相对参考与约束条件。
二是国家实施现代信息化在国家教育创新发展中的战略定位与选择。在现代信息化技术全面影响人类工作与生活形态,并对个体生存环境无所不包的基本环境下,国家已对重要行业与重大领域的未来创新实施了一系列信息化部署。教育领域信息化战略也不断升级,特别是各级各类学校教育已实施对现代信息化技术的认知、应用、创新,以适应信息化变革,并不同程度地通过大纲、学科、课程等培养学生信息化素养,适应掌握信息化专门技术以及不断创新现代信息化技术的能力要求。国家支持学校管理信息化与科研资源共享平台建设,以及跨学科、跨组织、跨领域、跨国别的学术研究合作交流上的信息化建设等。这些都是教育适应并变革现代信息化发展的国家宏观创新的战略选择3,这个战略选择随信息化发展是更替并递进的。
三是现代信息化技术应用教育是梯次迭代,有条件约束的。在微观上,现代信息化技术有可能对学校教育在个体教育因材施教上的不足有所帮助,对处境不利地区的师资与学生提供支持,但这种帮助是有条件的,即在现有技术供给能力上,除对应性、有选择、多样化、可支付等条件外,还包括不降低原有学习能效、教师水平能效,不增加学习者额外负担或可支付的适应能力。因此,现有信息化技术应用在因材施教上的适配程度是有选择和有条件的,现阶段尚不足以在所有教学领域有规模效益4。
四是现代信息化技术对教育内容与形式的解释力与表达力提供了广阔的前景。从微观视角看,在不同教育领域的需求中,现代信息化技术对快速传播摄取、分享修正教育体验与创新成果具有显著效益。在端正的教育价值取向下,现代信息化技术对运用大数据分析分享教育过程、实施个体差异教学、改进教育进程与方式等具有辅助作用。
以上四点共识是教育界对国家实施学校教育信息化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可行性的基本共识。在这样一个宏观与微观的坐标框架下考察现有阶段学校教育信息化事件,总体可以达到一定的共识。单方面或片面强调都很难厘清学校教育与现代信息化应用的关系,如成都七中现象5。但在上述这一共识上,还有更高层级的思考共识范畴。这主要指人与智能机器的关系,人的自然进化与人工干预伦理,虚拟现实与真实现实的法律挑战,现有共享规则与秩序的变革等。尤其是人与机器的关系,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究竟在发展路径上是有所约束还是毫无制约?在教育理念上,人与人工智能关系已现实存在,但需要正视并明确。也许,帮助儿童在人工智能环境下重新认识自我,科学认知人与机器人的不同,在与机器人共存的环境中健全人格与理性素养更为重要。这些不仅仅是科学伦理、文化伦理的事情,也是学校教育中亟待摆上议事日程的事情。
文章来源:《中国教育学刊》 网址: http://www.zgjyxkzz.cn/qikandaodu/2020/0916/4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