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国教育学刊》栏目设[06/29]
- · 《中国教育学刊》数据库[06/29]
- · 《中国教育学刊》收稿方[06/29]
- · 《中国教育学刊》投稿方[06/29]
- · 《中国教育学刊》征稿要[06/29]
- · 《中国教育学刊》刊物宗[06/29]
攻克文言文难关初探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文言文课堂和学生隔着一堵厚厚的墙,一道道的篱笆隔开了学生和文本。探究原因,恐怕是源于这几个方面。1.语言的障碍。古文字距离我们太过遥远,对于我们现在的学生来说,它太
文言文课堂和学生隔着一堵厚厚的墙,一道道的篱笆隔开了学生和文本。探究原因,恐怕是源于这几个方面。1.语言的障碍。古文字距离我们太过遥远,对于我们现在的学生来说,它太冰冷、晦涩。特别是一些论说性的文章,我们的学生望文字而生畏,更遑论和它交流。2.内容的古板无趣。纵观高中文言篇目,诸子散文占了半壁江山,基本上都是孔子、孟子、荀子、庄子、老子。因此,改变我们的教学方法,改变学生对文言文的冷漠态度,是我们语文老师进行基础教育学科改革的当务之急。
鉴于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现状,在这几个方面我们应该做出调整。
一、文言文选材的内容
(一)选择故事性强的文章,比如传记类。有人说,会看小说是最低层次的追求,懂得欣赏散文诗歌才是最高境界。但这是针对现代文,是在没有语言文字的障碍的前提下。在文言文方面,我们选择的文章越有趣,越能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兴趣。现在我们已进入高三第一轮复习,但学生文言文基础还是比较薄弱,无论是一些重要的实词虚词,还是重点句式,学生记忆仓库里面都仍是一片空白。在复习完整个高中阶段的文言篇目之后,我发现学生既倦怠,又收效甚微。于是,我绞尽脑汁搜索到了一篇既有趣又囊括了高中文言重点知识的篇章《乌有先生历险记》,这就是其中的几段:
乌有先生者,中山布衣也。年且七十,艺桑麻五谷以为生,不欲与俗人齿,毁誉不存乎心,人以达士目之。海阳亡是公,高士也,年七十有三矣,惟读书是务。朝廷数授以官,不拜,曰:“边鄙野人,不足充小吏。”公素善先生,而相违期年未之见已,因亲赴中山访焉。
二叟相见大说。先生曰:“公自遐方来,仆无以为敬,然敝庐颇畜薄酿,每朔望辄自酌,今者故人来,盖共饮诸?”于是相与酣饮,夜阑而兴未尽也。翼日,先生复要公饮,把酒论古今治乱事,意快甚,不觉以酩酊矣。薄莫,先生酒解,而公犹僵卧,气息然,呼之不醒,大惊,延邻医脉之。医曰:“殆矣!微司命,孰能生之?愚无所用其技矣。”先生靡计不施,迄无效,益恐,与老妻计曰:“故人过我而死焉,无乃不可乎!雅闻百里外山中有子虚长者,世操医术,人咸以今之仓、鹊称之。诚能速之来,则庶几白骨可肉矣。惟路险,家无可遣者,奈之何!”老妻曰:“虽然,终当有以活之。妾谓坐视故人死,是倍义尔,窃为君不取也。夫败义以负友,君子之所耻。孰若冒死以救之?”先生然之,曰:“卿言甚副吾意,苟能活之,何爱此身?脱有祸,固当不辞也。”遂属老妻护公,而躬自策驴夜驰之山中。
这些语段文字不太晦涩,特别是内容的故事性强,学生既激发了学习的强烈兴趣,又掌握了重点文言知识,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
(二)选择生活化的内容。不管多么高深的知识,在本质上都是来源于生活,同时又服务于生活的。越是贴近生活的东西,越能让我们感到亲近。孟子的《寡人之于国也》,被视为经典的作品,对学生来说如听天书,往往以昏昏欲睡来对待。我曾经在网上看到有人模仿写作的《寡人之于学也》,饶有情趣。这是开头的语段:
寡人之于学习也,尽心焉而矣。物理差,则移其心于数学,移其力于英语;化学差亦然。察同桌之学习,无如寡人之用心者。同桌之分不加少,寡人之分不加多,何也?同桌对曰:“君好睡,请以睡喻。周公召之,昏昏欲睡,弃笔曳书而倒。或半节而后醒,或整节而后醒。以半节笑整节,则何如?”曰:“不可,直不整节耳,是亦睡也。”曰:“君如知此,则无望分多于同桌也。”
虽有戏谑的成分,但因是学生学习生活的写照,所以他们读起来是兴趣盎然。同时,这个语段对学生的学习也起到了教育的作用。这之后甚至有学生跃跃欲试,模仿运用文言文写作。可以说,这是文言文学习达到的一个较高境界。同时,这也给了我们启示,让我们迅速作出调整。
二、学习方法的调整
(一)变被动为主动,变传统为自主。基础教育改革轰轰烈烈地开展了几年,现已落下帷幕。我们的很多改革总是旋风式的,运动式的。殊不知,教育的改革应该是浸润式的、春风化雨式的。在教改中,我们提出的“三个环节、五个步骤”之一的自主学习,应该是教改的精华。可现在,学生的主体地位又开始被老师取代。我们在传统的一言堂的道路上渐行渐有滋味,这让我们的学生能欣赏到怎样的风景?特别是文言文的复习,如果老师成了“话霸”,那学生只能是摆设。所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特别重要。在文言文的复习中,我还是把《乌有先生历险记》作为样本,让学生自己到文章里面寻找重点词语,然后再回到教材,找出相应的例句。如“高士也,年七十有三矣,惟读书是务。朝廷数授以官,不拜,曰:‘边鄙野人,不足充小吏。’公素善先生,而相违期年未之见”,学生找出了“有”“拜”“鄙”“素善”“期年”等重要词语和“惟……是……”的句式,并在教材里边找出了相应的例句,然后在笔记本上归纳总结。这样,学生就逐渐养成了自己积累和独立思考的习惯。这恐怕就比纯粹的讲解更能让人牢记于心。
文章来源:《中国教育学刊》 网址: http://www.zgjyxkzz.cn/qikandaodu/2021/0216/593.html
上一篇:“择校难”问题探究
下一篇:项目反应理论的Parscale软件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