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国教育学刊》栏目设[06/29]
- · 《中国教育学刊》数据库[06/29]
- · 《中国教育学刊》收稿方[06/29]
- · 《中国教育学刊》投稿方[06/29]
- · 《中国教育学刊》征稿要[06/29]
- · 《中国教育学刊》刊物宗[06/29]
基于教育学隐性分层理论的应用研究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近年来,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学生人数日益增多,往往造成不同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和性格特征的学生汇聚到同一个班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突显,导致在大学
近年来,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学生人数日益增多,往往造成不同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和性格特征的学生汇聚到同一个班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突显,导致在大学英语教学中两极分化现象日趋严重,教学效果不佳。班级统一授课的传统模式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制约了学生潜能的发挥。2007年教育部公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考虑到因学生个体差异而造成的英语水平上的显著差异,指出大学阶段的英语教学要求分为三个层次,即一般要求、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强调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大学英语课程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听说能力培养的要求,并给予足够的学时和学分。[1]笔者在总结多年的教学经验的基础上,结合相关理论认为当前在大学英语听说教学中实施隐性分层教学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学习需求,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听说水平和交际能力,同时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有助于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一、分层教学的理论依据
从教育学理论角度出发的分层教学思想起源于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1868年由美国教育家Harries W.T.在圣路易州创立的“活动分团制”是教育学中分层教学的雏形。
前苏联教育家Vygotsky的社会发展理论从认知理论角度为分层教学提供了理论依据。Vygotsky提出学生现有的实际发展水平与其解决问题的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区域存在最近发展区。[2]因此,根据最近发展区理论,针对学生所处的不同最近发展区实施隐性分层,进行教学活动,有利于调动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效果显著。
美国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的掌握学习理论进一步为隐性分层教学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在掌握学习理论中指出,许多学生不能取得优异的学习成绩的主要原因并非他们受智力因素的制约,而是因为没能获得适当的教学条件和合理的帮助。学生积极的情感特征是掌握学习的内在因素。Bloom认为,学生成功地学习一门学科与他的情感特征高度相关,因此,相对那些没有兴趣、缺乏学习主动性的学生而言,学习动机强、学习兴趣高、能积极主动学习的学生,学习的效率更高,效果更好。[3]隐性分层教学保留了分层教学的优势,在充分提供学生学习条件和帮助的基础上,避免了显性分层在情感上给学生造成的不利因素,满足了学生的情感需求,增强了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
美国发展和认知心理学家Howard Gardner提出了多元智力理论。该理论的提出突破了人类的认知是一元的,可采用单一的、量化的智力检测手段来测量人的智能这一传统智力理论假设,明确提出人类存在多种不同的思维方式,人类的智能类型分为八种,每个人对这八种智慧的拥有量参差不齐,组合和运用他们的方式也各不相同,因此每个人都有其长处所在。[4]隐性分层教学的实施从学生的不同思维模式出发,兼顾了学生不同的智力组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了学生潜能的开发。
二、分层教学的研究现状
随着分层教学在世界各地的蓬勃发展,分层教学模式呈现出多样化的态势。我国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对分层教学进行理论和实践研究,多年来经过积极探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李炯英、戴秀珍指出i+1理论是大学英语分层教学最重要的理论依据之一,对大学英语分层教学起着积极的指导作用。[5]王先荣采用实验研究的方法证明了隐性分层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效果。[6]大量研究表明分层教学贯彻了因材施教的原则,满足了个性化教学和学习的需要,是解决教学中实际问题的有效途径。[7,8]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查阅了大量文献,发现当前在对大学英语分层教学的研究中,以介绍显性分层教学居多,涉及隐性分层教学的文献则多将大学英语教学作为一个整体,侧重其教学模式及其实施策略等方面的研究,就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具体课程——特别是听说课,探讨隐性分层教学的实施方法及其教学效果的相关文献和实证研究尚不足。
隐性分层教学模式指教师采用内在尺度法,在保留自然班级教学的前提下,综合考虑学生的具体情况,在课堂教学中不对学生作显性分层编组,而是暗中按优、中、差三个层次把相当水平的学生分配在不同的合作学习小组进行教学活动。[6]相对显性分层教学而言,一方面,隐性分层教学在充分考虑到学生知识水平、思维模式、性格特点等方面的个体差异的同时,又兼顾了学生的情绪,避免学生的自尊心受到伤害,注重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因素,使其对语言学习过程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9]另一方面,隐性分层教学解决了由于显性分层打乱自然班给师生及教学管理造成的不便。鉴于在大学英语听说教学中采用隐性分层教学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可行性,为了进一步考察隐性分层理论在教学实践中的效果,笔者对此进行了相关实证研究。
文章来源:《中国教育学刊》 网址: http://www.zgjyxkzz.cn/qikandaodu/2021/0625/855.html
上一篇:跨学科视域下的大学英语翻译教学
下一篇:党政干部学刊征稿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