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国教育学刊》栏目设[06/29]
- · 《中国教育学刊》数据库[06/29]
- · 《中国教育学刊》收稿方[06/29]
- · 《中国教育学刊》投稿方[06/29]
- · 《中国教育学刊》征稿要[06/29]
- · 《中国教育学刊》刊物宗[06/29]
名校情结和平民情怀:访南阳兴宛学校牛新哲博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编者按: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通过媒体平台,让我们走近一位南阳走出的才俊,教育行业专家(教育学博士),了解他在教育方面取得的成绩和感悟。 牛新哲,1973年出生于河南省南
编者按: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通过媒体平台,让我们走近一位南阳走出的才俊,教育行业专家(教育学博士),了解他在教育方面取得的成绩和感悟。
牛新哲,1973年出生于河南省南阳市唐河县。1992年至1996年,在河师大学习,获一等奖奖学金,是省级三好学生、中共党员、省级优秀大学毕业生。1996年至2000年,在郑州外国语学校任教,是高中部班主任、年级长,曾发表教育教学论文多篇,是郑州市高考指导中心成员、郑州市高中质量检测命题人,曾主编和参编教学用书多部。曾带出两届郑州市高考状元。2000年至2003年,在中国人民大学攻读硕士学位。2003年2月,以优异的成绩入选文化部公务员,随即放弃。2003年6月底,响应国家自主创业号召,回郑州担任睿源学校校长。2006年,被评为“影响河南的十大培训人物”,是《中国教育学刊》特约研究员、河南省青联委员。2009年8月,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在读博士。2012年5月,重回北京开创事业,成立泛亚联盟平台公司。2016年5月,泛亚联盟平台公司获得战略投资。2020年6月,经过近两年准备,回南阳办学,牵手金拇指实验学校与兴宛学校,担任兴宛学校高中部校长。
“把别人家孩子教成状元是本事,把自己家孩子教成状元更是本事。\"—牛新哲
按照一般的逻辑,功成名就何必回到家乡重新开始?留在牛新哲脑海中那件事似乎给了我们一些答案。牛新哲告诉我们,他在人大读研临近毕业那年,曾经有一个到哈佛大学做交换生的机会,但由于口语不行,尽管其他各方面的条件都很优秀,最终他还是落选。这件事对牛新哲刺激很大,作为来自内地一个偏僻农村的学子,他深深地意识到外语学习因区域而产生的重大差异。为了不让和自己有同样情况的孩子们面临同样的尴尬,他选择了外语培训这条路。
“从一开始我就选择了把‘上名校’作为学校的办学方向。”牛新哲告诉记者:“这绝不是赌气。在大众教育普及,而优质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今天,上名校意味着更多的发展机会、更充沛的资源,值得每一个渴望成功的人去追求。”
“不能耕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家的地”,牛新哲所在的睿源在全力以赴地帮助家长们打造孩子的“名校之路”的同时,也要求教职工要做好自己子女的教育。为作表率,他不但重奖教职工中考上名校的子女,自己也曾在全体大会上放言“我牛老师把别人家的孩子培养成状元是本事,把自己家的孩子培养成状元更是真本事”。2018年6月,当牛新哲的大女儿以文科652分的成绩考上中山大学的时候,从不喝酒的他酩酊大醉。
平民近民情怀
接触过牛新哲的人都会有这样一种感觉,牛新哲太普通了,太像一个只知道教书的普通老师。
的确,从南阳盆地走出来的牛新哲既有农耕家庭子弟的淳朴与厚道,同时也不乏书生的执著与进取。他对教书育人似乎有某种“天赋”,1996年河师大毕业到郑州外国语学校教书,4年时间,他就把一个低分班级的学生教得风生水起,收获了两届高考状元。当然,很多人并不了解他背后所付出的汗水:所有学生他一个个骑自行车进行家访,用两年工资买电脑进行教研。2003年,他在教育培训领域创业,为行业的健康发展四处奔走。2005年底,他在外研社领导的支持下,在郑州召开了第一届中国教育培训行业的管理年会,英语教学泰斗陈琳教授亲临现场指导,曾经的对手握手言和,“互不往来”的同行开始交流办学经验,一时被传为美谈。
此后几年里,牛新哲每年都要自掏腰包举办管理发展年会,为广大中小教育培训机构提供交流合作的平台。牛新哲经常这样说:“我们这些中小培训机构缺少阳光照耀,并不意味着我们不需要阳光;没有监管并不意味着我们就不需要自律。”每次年会他都呼吁规范办学,不能因政策不到位,自己就越位,那样害的只能是自己。
在牛新哲的努力下,这个由中小教育培训机构自发建立的交流平台——教育培训联盟逐渐发展壮大,每年春秋举办两次年会。15年来,每年都有数千家机构自愿参加,年会成为教育培训行业的盛会。
乡亲乡学乡情
河南人重乡情,所以“老家河南”一句广告语拨动了多少河南人的心弦。而在河南人中,由于盆地特征,南阳人更重乡情。
对于牛新哲来讲,不管是在郑州工作还是在北京念书,他都自豪自己是南阳人,更自豪自己是一名南阳籍的教育工作者。
文章来源:《中国教育学刊》 网址: http://www.zgjyxkzz.cn/zonghexinwen/2020/0909/408.html
上一篇:新时代教师立身“三重奏”
下一篇:教育培训机构的法律属性与法律规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