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国教育学刊》栏目设[06/29]
- · 《中国教育学刊》数据库[06/29]
- · 《中国教育学刊》收稿方[06/29]
- · 《中国教育学刊》投稿方[06/29]
- · 《中国教育学刊》征稿要[06/29]
- · 《中国教育学刊》刊物宗[06/29]
一个新教育教师的生命叙事--基于新教育的教师生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新教育生命叙事系列] 一个新教育教师的生命叙事 --基于新教育的教师生命叙事个案研究 作者|苏静|2015 来源| 《中国教育学刊》 新教育实验,简称“新教育
[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新教育生命叙事系列]
一个新教育教师的生命叙事
--基于新教育的教师生命叙事个案研究
作者|苏静|2015
来源| 《中国教育学刊》
新教育实验,简称“新教育”,是一个以教师专业发展为起点,十大行动为途径,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宗旨的教育实验。新教育的一个重要命题就是“书写教师的生命传奇”,即教师的生命叙事。新教育实验的发起人朱永新先生认为:“生命就是书写一个故事(叙事);教育就是让每个人有省察地书写自己的生命故事;从事教师职业就是把教育作为自己故事的主旨,并用生命最大段的篇幅来展开与书写。”新教育实验强调生命应“保持一种思与诗的状态”,本质上是一种“内在精神的叙事”。
郭明晓--中学语文高级教师,是新教育的榜样教师。她在职业生涯的最后五年走进新教育,全力开展晨诵、班级共读、童话剧、“农历的天空下”等新教育儿童课程。五年间,她坚持给家长每天发条短信,每周写一封信。仅2013年末出版的著作《各就各位准备飞》中,就收录了写给三四年级家长的78封信,共计二十多万字。五年间她笔耕不辍,为自己和学生留下了近百万字的生命叙事。2013年她“退而不休”,领衔“郭明晓名师工作室”,扶持种子教师。2014年6月,她出版了第二本个人专著《我是大西洋来的飓风:一个新教育教师的生命叙事》,被朱永新先生誉为“新教育的榜样教师,完美教室的缔造者”。解读郭明晓的生命叙事,对教师成长与发展具有直接的借鉴意义。
一、
新教育榜样教师生命叙事的动因审理
面对教师群体中普遍存在的职业倦怠和职业生涯危机,新教育认为:“应对这场危机,最终将取决于每个教育者对自己生命及其意义的体悟,对自己使命(职业之天命)的认识。”对生命意义的追寻,构成教师生命叙事的逻辑起点,对职业天命的省察,则构成贯穿叙事始终的基本姿态。
1、
意义追索下的本领恐慌
2008年11月,郭明晓在成都“邂逅”新教育,新教育榜样教师的卓越表现让她陷入了深深的自卑与沮丧中:“当全场的听众跟随着常丽华(常丽华是当时的一名新教育榜样教师)的讲述,一起朗诵起那些诗歌时,我犹如白痴一样只能睁大眼睛张望而张不了嘴,我无地自容。”“白痴”“傻子”“自卑”“绝望”这些自我效能感极低的词汇频频出现在她当时的生命叙事中,她甚至想放弃语文教学,觉得自己浅薄得已经没有资格再做教师。而事实上,当时的她早已是远近闻名的语文名师了。一位叱咤教坛30多年的优秀老教师在聆听了一场报告后,为何会陷入极度的焦灼与不安中,这种体验构成此时郭明晓生命叙事的关键节点。
新教育认为,教师职业意义的最高境界为“志业”,即视教师职业为信仰,为自身生命意义之所归,将职业与生命融为一体,视学生的生命成长、卓越发展为己任,在对伟大事物和美好情感的共同穿越与理解中与学生产生深刻共鸣、丰盈生命。所以,郭明晓的自卑与焦灼实际上源自于她对生命意义感的叩问与追索,源自她视教师职业为志业而产生的“本领恐慌”,这成为她“知耻而后勇”的动力。“遭遇”新教育之前,郭明晓的“不痛不慌”并非麻木而是浑然不知,是被日常事务性工作和惯性思维支配下的忙碌与满足。但她内心深处始终有一种声音于幽微处提醒着她,这种声音便是她对教师天命、人生意义的深度渴求和终极关怀。所以,她的生命始终在场、蓄势待发。最好的教育都抵不过内力的觉醒,当教师将思维的触角伸向自我教育生命的更深层面,对自己亲历的教育细节进行反思与关照时,看似平凡的教育生活也将凸显其不同寻常的意义。
2、
关键事件引发的生命抉择
在生命叙事的过程,““关键事件”往往成为引发生命抉择的重要诱因。关键事件是指促使从业者作出关键性决策的事件。它的处理对于个体专业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新教育强调,教师应该以关键事件为基点,作出有利于自身专业发展的关键性决策。在郭明晓的生命叙事里,陈述了一定数量的关键事件,我们仅举一例促使她最终选择新教育的关键事件并试做分析。
文章来源:《中国教育学刊》 网址: http://www.zgjyxkzz.cn/zonghexinwen/2020/0924/4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