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能动学习”与能动型教师

来源:中国教育学刊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10-30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图源:图虫创意 *来源:中国教育学刊(ID:zgjyxk),作者:钟启泉 一、能动学习:培育“核心素养”的方法论 (一)真实性的学习境脉 所谓“能动学习”是“基于学习者的主体性参与

图源:图虫创意

*来源:中国教育学刊(ID:zgjyxk),作者:钟启泉

一、能动学习:培育“核心素养”的方法论

(一)真实性的学习境脉

所谓“能动学习”是“基于学习者的主体性参与与学习者之间能动的交互作用的学习而产生的”。换言之,它不是单纯记忆知识的学习,而是指学习者能够活跃地应对种种课题,并富有实感支撑的学习。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指向培育儿童成为出色的问题解决者。不过,人的学习是在具体的境脉与情境之中产生的,因此,只有学习者作为当事者“参与”知识得以现实地起作用的真实的社会实践之中时,“学习”才得以实现。

然而在传统的教学中,并不会考虑到这种知识在怎样的情境中能够自在地运用,而是抽去了一切的境脉与情境使其抽象化,作为一般性命题而教授的。这种不伴随某种境脉与情境的知识不过是空中楼阁的知识,儿童不过是形式上习得而已。正因为如此,无论教师还是儿童常用的手段范式的巩固,甚至连思想品德课也习惯于知识点与概念的死记硬背。这样灌输的知识除了满足于应对纸笔测验的分数这一特殊状况之外,是无助于任何有现实意义的问题解决的“废料”型学力。“一旦考试完毕,忘得干干净净”,就是这些无用知识的一个理所当然的结局。

“能动学习”则反其道而行之,把教学设计成学习者参与含有丰富而具体的境脉与情境的真实社会实践,这样学到的知识也是真实的,在解决现实问题时能够起作用的知识。这就是“真实性”学习的基本思考。例如,去超市买番茄,可以看到卖场上摆满不同的一筐筐番茄,问“该买哪一种番茄”,作为数学教学的内容是“每筐番茄的分量”,但现实的一筐筐番茄中不仅是个数,而且大小、品种也有微妙差异,是难以简单比较的,产地的信息也同数学的教学不搭界。然而恰恰是这种状况,反而会使儿童切实地感受到不能单纯地比较番茄的分量,或者会出现关注番茄的营养素,即“A品种比B品种的营养素高1.5倍,所以买A”一类的看法。这就引出了儿童自身的生活实感与关注点,展开体验性学习。同时,通过不同立场与经验的伙伴之间的对话性学习立体地深化了学习。值得注意的是,通过把真实的番茄引进课堂,儿童的思考变得现实了,同时,作为数理学科本身的探究也深化了。换言之,这也逼近了学科素养的本质侧面。事实上,学习境脉的真实化并没有像被人误解的那样,远离了学科的本质。当然,周全的准备与计划是不可或缺的,学习的现实性与学科的本质性是可以兼得的。

真实性学习的境脉纷繁复杂,有人担心会不会出现预设的教案之外的乱套情形,其实是杞人忧天。即便复杂、纷乱,只要境脉是真实的,儿童借助具体的经验与生活实感,就会丰富地掌握促进其思考的脚手架,即非正式知识。儿童运用这些脚手架就能推进自己的思考与判断。国外有经验表明,那些数学较差的儿童,从某种角度能够参与讨论的可能性提高了,甚至可以期待以此为契机,培育他们的数学兴趣。无论如何,正是在复杂、纷乱的状况下学会的知识,才经得住复杂、纷乱的现实情境中的问题解决的考验。我们的教师往往会为了“明白易懂”、不至于乱套,而醉心于境脉的单纯化与碎片化。然而,不自然的过分的单纯化与碎片化,恰恰堵塞了儿童参与教学的机遇,反而降低了知识习得的可能性,甚至好不容易习得的知识终究成为僵死的知识。

(二)活性知识与僵死知识

或许会有人反驳说:“这哪里是数学课!”有此想法的人其实是把“数学”仅仅理解为习得数理步骤、熟练运算技能而已。毫无疑问,在数学教学中要学习数理步骤与运算技能,但除此之外,重要的还在于能否在纷繁复杂的状况下,深刻理解数理的意义,以及数理的优势与适用条件、限度,这样,才可能把学到的作为知识、技能的数理,适当而创造性地用于现实问题的数学解决。在学校教育中不是不要“知识”或者不要教授“知识”,问题在于“知识”本身的质量。传统的所谓“学校知识”是碎片化的知识,脱离具体经验与情境的一般化知识,被视为在个人“头脑”中积累起来的“便携式”知识,而不是同情境息息相关的、在协同中发挥作用的“知识”。在这里,存在着单纯教授“学校知识”的危险性。

真实性学习之所以有效,就在于儿童能置身于同尔后碰到的问题情境相类似的境脉中展开学习。这样,新的知识就能同其利用可能的条件与理由一起,以成套的方式加以习得。进而倘能扩大至多样的境脉中进行学习,这种知识就能发展为在更广的范围得以活用的知识。就是说,知识这种东西,倘若不去学习它是在怎样的情境里、基于怎样的理由能够使用,或者反之,倘若不去学习它是在怎样的情境里、基于怎样的理由不能使用,那么,这种知识大体是难以活用的,亦即是不可迁移的。知识活性化的心理学研究表明,大凡在问题解决中有用的、能处于迅速且确凿地被唤起的状态的知识,谓之“活性知识” 。“活性知识”同所谓的不起作用的“僵死知识”,在记忆中的储存方式是不同的。诸多“僵死知识”是作为语言性命题与事实在记忆中储存起来的。


文章来源:《中国教育学刊》 网址: http://www.zgjyxkzz.cn/zonghexinwen/2020/1030/460.html



上一篇:体育舞蹈特色课程开展的可行性研究
下一篇:献礼70,爱我中华 | 卓同国际小学部国庆假期“爱

中国教育学刊投稿 | 中国教育学刊编辑部| 中国教育学刊版面费 | 中国教育学刊论文发表 | 中国教育学刊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中国教育学刊》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